English

书店:能否成为文化中心?

1999-12-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张毓强 我有话说

1998年5月以来,北京的爱书人又多了一个好去处,那就是北京图书大厦。一年半来,除了图书经营,给人留下的另一个印象是他们举办的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使图书大厦正在向京城大学、图书馆和高科技园区之外又一个新的文化中心发展。

业内人士也有这样的评价,他们认为,图书大厦凭借文化气息浓厚的活动,已逐渐使其商业销售和文化氛围协调起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文化气氛的营造实质上已经成为图书大厦作为一个文化中心的起点。

把文化中心这个字眼和图书销售机构联系起来,是随着近些年一些特色鲜明的书店的出现及其发展而出现的。这些书店依托其周边这样或者那样的文化中心,自觉不自觉地成了这些中心的一个部分,带有了较强的文化意味。例如,近几年来,爱书人买书,如果不到国林风、风入松和万圣书园以及三联韬奋图书中心走上一圈,似乎是购书过程中的一种失误。这里面,前三个是以海淀区各个大学组成的文化中心作为依托,逐渐融合到其中;而后者则以一个文化气息极浓的出版单位为依托,成为这个出版单位的一个部分。这些图书销售机构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这些文化中心的一个独特的亮点,他们经营销售活动的火爆为所依托的文化中心添彩不少。这些书店经常举办作者签名售书或者名人讲座等活动,吸引着它们所在的大的文化中心的个体们去参与营造共同的文化氛围。虽然有些书店因客观条件所限一时难以向较大规模发展,但仍对加强社会文化气息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引人瞩目的是90年代以来,全国相继出现了几个大书城,南方的如深圳书城、天河书城(广州)以及后来开业的上海书城;北方的如北方书城。这些书城大都是以所在城市的精神文明的窗口形式出现,它们一露面马上成了业界关注的对象。近年来,他们举办了很多活动,已经或者正在形成一个城市的文化中心。在时间上稍后出现的北京图书大厦,凭借首都的优势树立起自己的形象,他们努力淡化图书销售的商业气味,着力加强文化氛围,从而带动着整个社会文化氛围的强化。图书大厦张副经理说,我们想利用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完成服务社会的功能。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图书大厦体现了独特的文化色彩。

开业虽然只有不到两年时间,北京图书大厦已经成为许多重要文化活动的场所,北京市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和星光青春自护学校,都把图书大厦选作活动基地。最近,北京市的青少年科技节又在这里开幕。

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2月份以来,图书大厦以讲座和咨询等形式进行的公益活动就达数十次;今年这里还成为名人签名售书的中心。因为很多公益活动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文化意味,而来到这里签名售书的人中,又都是文化圈中很有“身价”的人,无形之中,突出了文化在该大厦的地位。这些活动涉及面非常广,有环保、青少年心理健康、读书指导等多个方面;像聂卫平等在社会上广有影响的人出书后,也愿意来到这里签名售书。因为在他们的心里,图书大厦已经成了他们可以直接面对读者的一个窗口。

书店,本来只是经营图书的场所,虽然经营的商品属于精神、文化的层次,但仍旧是做买卖。如今买卖当然还是重头戏,但摆脱了其他商品营销的纯商业套路,越来越向传播精神文明的高档次发展。图书大厦张副经理也承认是取得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双丰收”,她告诉记者,“我们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设施,要承担文化宣传的任务,想着是精神文明的窗口。”

同时,图书销售界要有共同的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共识——既要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窗口,还要承担起展现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责任。前不久,北京图书大厦和几家出版社一同搞了“中国百年文学作品展”,就显示了他们在这方面的追求。

当然,要真正成为文化中心,困难还很多。首先,人员素质仍然是让人头痛的一个问题,没有大批优秀的工作人员,文化中心只能是空谈;另外,书店毕竟是一个商业单位,在经营销售和公益活动中,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并不容易。包括图书大厦在内的各种书店,总是以经营销售为中心的,客观地说,他们也不可能摆脱这样一个中心。

但是,业内很有影响的一位专家指出,在向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一些西方国家的图书销售业都或多或少地承担起文化中心的地位,而中国现在也需要相关的图书零售点承担这样的责任。他说,“这有助于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使中华文化在物质化潮流的冲击中仍然保持光彩和魅力。中国图书零售点应当摆脱那种纯粹的商业气息,站在社会和民族文化的高度上真正承担起这一责任。”

明年,新的王府井新华书店即将重新开业。如何在世界闻名的商业区办出能够体现中华5000年和世界文明的新型的、把文化与商业结合起来的现代化商厦,把书店由单纯的图书营销逐步转向文化中心,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窗口,是包括现有和即将诞生的大型书店面临的选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